- 隋彭生;
知识产权人及用益人对知识产品的"占有"都是准占有。对他人知识产品用益的权利,是用益债权。知识产权用益法律关系是对各类知识产品他人用益的理论概括。知识产权用益法律关系包括法定和意定两类。法定用益法律关系的给付,是被动给付,以用益债权人的准占有为前提。对知识产品的法定用益债权,主要包括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使用。目前学界尚不存在以法定债权来表述合理使用权和法定许可使用权的理论。意定用益的法律形式包括用益权合同、实施强制许可、用益出资等。
2011年01期 No.121 7-1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 彭学龙;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山寨明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大体说来,"山寨明星"的模仿性表演不乏娱乐价值,且关涉言论、表达自由,并不违法。其假冒行为则侵犯"明星本尊"的形象权,并损害消费者利益,扰乱竞争秩序,理当禁止。立足当前,我国可适用《民法通则》、知识产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假冒行为进行规制。着眼长远,则宜考虑制定专门的形象权法。这不仅是规制"山寨明星"现象的一时之需,更是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的必然选择。
2011年01期 No.121 15-1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 余俊;
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了13项财产权利,同时又在第3条列举了9类受保护的作品。但该9类作品只是作为一个整体笼统地对应着这13项权利。著作权人对这9类作品中的每一类分别享有何种权利,法律并没有明确。根据著作财产权的支配效力,可以将之划分为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三大权能。同时使用权又不仅仅是单一的权能,而是涵盖众多子类的权能集合。这些权能不仅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门别类,而且也可以厘清各项权能与作品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构筑起逻辑缜密、结构合理的著作财产权的权利束体系。
2011年01期 No.121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 张红漫;朱振宇;毛祖开;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全面实施,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专利申请资助政策,对提高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鼓励发明创造和促进专利申请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全国统一的专利申请资助政策,且地域宽广,各地情况不一,以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省份——河南、江苏为例,通过实地调研、理论分析等方式研究上述专利申请资助政策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就此提出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2011年01期 No.121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 陶丽琴;陈龙根;魏辰雨;
商标权质押融资是商标权价值利用的重要方式,商标权担保价值的确定成为一大难题。商标权的权利属性和内在价值都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质押担保方式的内在法律缺陷增加了商标权价值的不稳定性,形成了商标权价值融资利用中许多法律上的风险。推进商标权融资担保价值的利用,必须完善商标权价值评估的基础理论和法律机制;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融资的创新方式,建立融资风险的保险化解机制。
2011年01期 No.121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 师彦斌;
对功能性限定特征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确定,我国行政审查与司法审查的规定与实践不尽一致,由此给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带来争议,业界对此长期争论探讨但无定论。在对此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参照国外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应统一行政审查与司法审查标准,以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2011年01期 No.121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 党晓林;
功能性限定特征这一用语在专利领域中已经使用多年,但是目前尚无明确定义。于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第4条将功能性限定特征的保护范围解释为仅涵盖"该功能或者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实施方式",这与基于《专利审查指南》中关于技术特征是保护范围的传统理解不同,从而引起业界内的广泛争论。通过对功能性限定的内容的分析以及对比中美在功能性限定特征的相关规定上的差别,需要通过在立法和实务上对功能性限定特征进行明确界定,确定功能性限定特征的内容,从而使功能性限定特征的范围在审查程序和司法保护程序中相一致。
2011年01期 No.121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 元明;
中国的法律制度如何与WTO的有关文件"接轨",一直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在分析我国侵犯著作权犯罪法律规定与TRIPS协议相一致和不一致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侵犯著作权犯罪法律规定作了初步探讨。
2011年01期 No.121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 向波;
指出基于信息概念的模糊性,"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信息"这个观点值得质疑;信息产权的正当性问题并非用"信息"取代"知识"就能够加以解决,信息产权缺乏相应的正当性基础。关于知识与信息的关系,一方面知识是人的创造物,可以传递,并有真伪之分,而信息则属于客观领域,不具有传递性,也无所谓真假,人不能创造信息;另一方面信息是我们认识的对象,同时又能被人类利用作为客观知识的载体。最后,知识产权的对象属于客观知识的范畴,具有观念性、符号性和客观性等特征。
2011年01期 No.121 65-7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 王勉青;徐恩惠;
音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各类影视、游戏等创意作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技术性和独创性使得音效创作的作品定位需要得到肯定,同时也提出了版权保护的需求。在知识产权视阈下探讨运用版权模式来保护音效,从而使得音效的艺术创作和利益保障达到平衡。
2011年01期 No.121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 宋建宝;
权利的本质是享受特定利益的法律上之力。"特定利益"与"法律上之力"不仅是权利分类的标准和依据,也是法律将某一特定利益进行权利化时,具体制度设计应当考虑的两个核心要素。商标权作为私权,所保护的利益是商誉,并以商标为权利客体。商标是特定标识与特定商品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指特定标识本身。中国现行《商标法》在对商标权进行具体的制度设计时,对商标权的上述本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异化。
2011年01期 No.121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 司晓;范露琼;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了网络侵权责任制度。由于日益普遍的网络侵权现象,该条款在制定过程中就受到广泛的关注,部分学者肯定了制定该条款的积极意义,更多的学者表达了对其负面效果的担忧。以版权侵权制度为视角,结合版权侵权与其他民事侵权制度的异同点对该条款进行评述,并提出了旨在完善该条款的司法解释建议。
2011年01期 No.121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 马强;王燕;
知识产权穷竭原则,以首次销售为界对不同主体进行权利义务的分配,从而保障了知识产品资源分配的正当性。该原则实现了知识产品关联主体之间利益的有机平衡,其实质在于维护自由竞争,防止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垄断,反映了物权对知识产权的限制,体现了权利滥用之禁止的法律精神,是效益原则和公平原则在知识产权法律领域具体应用的体现。
2011年01期 No.121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 苏喆;
民间文化符号因其非凡的影响力和强大的商业标识功能被商家作为商标注册和使用,这种行为多属不法行为。一方面,在未获得第二含义的情况下,民间文化符号直接被作为商标申请注册因缺乏显著性而不符合商标法关于商标注册积极条件的规定。另一方面,未经许可的使用很可能歪曲或篡改民间文化符号的内涵,侵犯民间文化保有或传承群体的精神权益和商品化权。对于将民间文化符号抢注为商标的行为,该民间文化的保有或传承人均可根据商标法,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
2011年01期 No.121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